[新聞] 波蘭族的統一

波蘭族的統一
對於中世紀統一前的波蘭,現今的歷史學家的認識並不多,僅限於口耳相傳的傳說。可以肯定的是,皮雅斯特王朝(Piast dynasty) 的「波蘭人的公爵(Duke of the Polans)」梅什科一世(Mieszko I of Poland) 在960 至992 年在位期間,征服了大約是現代波蘭的土地,被視為波蘭的建國元勳。 965 年,梅什科受洗為天主教徒,波蘭從此脫離異教,成為最東方的天主教國家。

梅什科一世死後,廣大的國土立即分成許多勢力。不過,梅什科的兒子,「勇敢的」波列斯瓦夫 (Bolesław ‘the Brave’) 又將國家重新統一,還把自己的繼母和幾個弟弟全部逐出波蘭。波列斯瓦夫其後自行升格為王,成為了第一位波蘭國王 (King of Poland)。 [1] 波列斯瓦夫加冕時所持的劍,甚切爾別奇 (Szczerbiec),成為了日後每任波蘭國王在加冕儀式上的專用佩劍。

波蘭在十二世紀再次分裂,西里西亞 (Silesia) 和波美拉尼亞 (Pomerania) 這兩個地區從此自波蘭王國獨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份。波蘭亦從此把重心轉向東方的異教徒,特別是越見強盛的立陶宛。不過,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最終冰釋前嫌,還在約蓋拉 (Jogaila) 這一位君主之下聯合起來(詳見上篇文章)。

波蘭—立陶宛聯邦與貴族民主制
約蓋拉死後,由兩個兒子瓦迪斯瓦夫三世 (Władysław III of Poland) 和卡齊米日四世 (Casimir IV Jagiellon) 分別繼承波蘭和立陶宛。不過瓦迪斯瓦夫在領兵入侵鄂圖曼帝國 (Ottoman Empire) 時戰死,波蘭王位於是又落到卡齊米日手上。波蘭和立陶宛兩國,在這百多年間都像這般,時而由兩兄弟管理,時而落在同一人手中。

1569 年,當時的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齊格蒙特二世·奧古斯特 (Sigismund II Augustus) [2],歷經三場婚姻仍然沒有子嗣。眼見雅蓋隆王朝快將結束,波蘭和立陶宛很可能落入繼承權紛爭之中,於是他作出了對兩國影響極為深遠的一著: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正式合併成一個國家——「波蘭—立陶宛聯邦(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國王不再世襲,而是由所有貴族(據估計超過一萬人)投票選出,國內大小事務則由貴族議會 (Sejm) 決定。波蘭—立陶宛實行的這套貴族民主制,或稱「黃金自由制 (Golden Liberty)」,在歐洲歷史上可算是獨一無二。

1572 年,齊格蒙特逝世,在次年舉行的第一次選舉,選出了來自法國王室的亨利 (Henry III of France) [3]。波立聯邦是當時歐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聯邦的建立亦是黃金時代的開始。軍事上,波立聯邦的軍隊面對幾方的強敵,包括瑞典、俄羅斯和鄂圖曼帝國,仍能站穩陣腳,更在 1610 年短暫佔領莫斯科兩年。這個時代的波蘭翼騎兵(Winged Hussars,因會在背後裝上一對翼而得名),成為波蘭的標誌。另一方面,在貴族把持政局之下,波立聯邦沒有參與 1618 年爆發的歐洲大戰,三十年戰爭 (Thirty Years’ War, 1618-1648) ,成為了歐洲少數沒有被戰火蹂躪的國家。

衰落與滅亡
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齊格蒙特給予貴族的極大權力,亦是導致國家衰落的原因。由於國王是貴族投票選出,歷任國王往往要對貴族作出諸多讓步,才能當選,貴族權力於是越來越大。貴族議會中,每一名議員都有「自由否決權 (liberum veto)」,即以一票否決任何法案的權力,結果是幾乎任何改革都無法通過議會。在周邊各國都積極現代化,越見強盛之下,波立聯邦卻一直停滯不前。

1648 年,烏克蘭爆發大規模起義,俄羅斯趁機吞併烏克蘭東部,是為波蘭衰落的開始。 1700 年,波蘭—立陶宛聯同薩克遜(Electorate of Saxony)、丹麥—挪威(Denmark-Norway)、漢諾威(Electorate of Hanover) 及俄羅斯等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當時北歐的霸主瑞典,史稱大北方戰爭(Great Northern War, 1700-1721)。

丹麥在幾個月內就因戰事失利,被迫退出戰爭。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Charles XII of Sweden) 接著領兵入侵波蘭,在兩場會戰擊敗薩克遜—波蘭聯軍,波蘭國王兼薩克遜選侯「強力王」奧古斯特二世(Augustus II ‘the Strong’) 被迫放棄波蘭王位,波立聯邦因此成為瑞典的附庸。

不過,查理十二世揮軍進入俄羅斯那年,剛好遇到幾乎是歐洲史上最寒冷的一個冬天,瑞典軍隊受到寒冷天氣、補給線過長等等問題困擾,最後在波爾塔瓦(Battle of Poltava ) 被俄羅斯軍隊徹底打敗[4],查理十二世撤退到鄂圖曼帝國,俄羅斯開始轉守為攻。 1717 年,波蘭議會在俄羅斯軍隊在場「監督」下,把奧古斯特二世重新放上王位,但貴族權力再被放大,更把軍隊人數明文限制在24,000 人(相較之下,俄羅斯單在波爾塔瓦一役就投入了75,000 人),波蘭基本上只由瑞典的附庸變成俄羅斯的附庸。

波立聯邦雖然終於嘗試改革,但周邊的強國當然不會讓其重新強大起來。波蘭貴族多次起兵,皆被俄羅斯鎮壓,更成為正式吞併波蘭的藉口。在 1772 、 1793 和 1795 年,俄羅斯聯同另外兩個強權普魯士和奧地利,先後三次瓜分波蘭 (Partitions of Poland),波蘭—立陶宛自此正式從地圖上消失。

1918 年,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因十月革命的爆發,新成立的蘇聯退出戰事,並簽訂極為苛刻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波蘭和立陶宛(還有先前在波立聯邦治下的拉脫維亞、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重新獲得獨立。

不過立陶宛在二戰期間又被蘇聯吞併,在 1990 年蘇聯快將解體時才再次獨立。至於波蘭則在1939 年被德蘇兩國瓜分,戰後雖然獲割讓德國東部,幾百年前曾經屬於波蘭的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但卻一直未能重獲蘇聯所佔的國土。

註:

[1] 史學界對於波列斯瓦夫的加冕儀式的年份仍然眾說紛紜,一般有 1000 年及 1025 年兩個說法。

[2] 齊格蒙特的正式頭銜為「齊格蒙特·奧古斯特,蒙上帝恩典,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克拉科夫、桑多梅日、謝拉茲、文奇察、庫亞維亞、基輔之領主與繼承人,羅塞尼亞、沃里尼亞、普魯士、馬索維亞、波德拉謝、庫爾姆蘭、埃爾賓、波美拉尼亞、薩莫吉希亞、立窩尼亞等地之世襲領主(Sigismund Augustus, by the Grace of God, King of Poland, Grand Duke of Lithuania, Lord and heir of the Lands of Kraków, Sandomierz, Sieradz, Łęczyca, Kuyavia, Kiev, Hereditary Lord of Ruthenia, Volhynia, Prussia, Masovia, Podlaskie, Culmer Land, Elbing, Pomerania, Samogitia, Livonia etc. Lord and heir)」。

[3] 不過亨利才剛到達波蘭,就因兄長法王查理九世 (Charles IX of France) 逝世,而繼承為法國國王亨利三世 (Henry III of France)。亨利最後決定放棄波蘭王位,回到法國。

[4] 一百年後的拿破崙,在領兵入侵俄羅斯之前,已經仔細讀過查理十二世的失敗,不過似乎沒有動搖他的信心。

omg

omg


移民波蘭

如果您有移民到波蘭的想法
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的聯絡方式是
Whatsapp: +48 661860382
Viber: +48 661860382
微信: +48 661860382